媒体西华

  • 2023-02-23
    “央视记录片频道(CCTV-9)”2月23日播出了历史名人纪录片《千古风范苏东坡》,其中采访了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潘殊闲教授。该视频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中共眉山市委宣传部、四川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四川广播电视台、中共眉山市委宣传部联袂出品。该纪录片在央视纪录片频道(CCTV-9)和四川卫视联动播出。报道截图报道链接如下:CCTV-9纪录频道:历史名人纪录片《千古风范苏东坡》https://tv.cctv.com/live/cctvjilu/index.shtml?spm=C28340.P2qo7O8Q1Led.S87602.56stime=1677038370etime=1677042210type=lbacks
  • 2023-02-23
    “成都日报”2月23日第6版以“20000亿后 如何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题作了报道,对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文化产业管理系副主任陈睿进行了专访。报道全文如下:成都日报截图跨越两万亿的成都,再出发。新征程上,拉动经济增长,消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出席两会的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纷纷建言献策贡献智慧,与消费相关各主管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发声共话“消费”。两会期间这场以“消费”为主题的集思广益,勾勒出一条“城”与“市”有机融合,更好实现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路径:今年成都将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主线,促进消费扩容升级,抢抓发展机遇,升级消费场景,发展新型消费,提高活动质量,加快推进消费复苏提振。提升文旅消费供给质量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成都文旅市场春节期间主要运行指标创下3年来新高,相比2019年同期旅游总人数、旅游总收入恢复率双双高于全国水平。在市政协委员、杜甫草堂博物馆馆长刘洪看来,成都文旅消费市场复苏的态势才刚刚开始——3年的积淀,成都文旅将迎来一个强劲爆发期。如何迎接这一“风口”?刘洪介绍,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将创新活动形式,为市民和游客呈上精彩丰富的文化大餐。文创
  • 2023-02-17
    “中国青年报”2月17日以“团中央举办2023年‘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四川专场座谈会”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鑫昕)2月14日,共青团中央在3044澳门永利举办2023年“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四川专场座谈会,邀请在川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部分四川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四川有关职能部门代表、高校师生代表等,围绕“抓住重点群体、重点领域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主题深入沟通、集中协商、凝聚共识。全国政协委员,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副主席傅振邦,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菲出席会议并讲话。座谈会上,四川省教育厅和3044澳门永利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了当地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与会人员热烈讨论交流、积极建言献策。大家一致认为,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青年发展之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158万人,创历史新高,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做好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
  • 2023-02-17
    “四川新闻网”2月17日以“‘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四川专场座谈会举行”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2月16日讯(记者 陈淋)日前,共青团中央在3044澳门永利举办2023年“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四川专场座谈会,邀请在川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部分四川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四川有关职能部门代表、高校师生代表等,围绕“抓住重点群体、重点领域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主题深入沟通、集中协商、凝聚共识。座谈会现场座谈会上,四川省教育厅和3044澳门永利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了当地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与会人员热烈讨论交流、积极建言献策。大家一致认为,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青年发展之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158万人,创历史新高,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做好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协同联动、用心用情用力,落实落细“稳就业”“保就业”各项举措,把党的关怀和温暖充分传递给青年
  • 2023-02-16
    “四川日报”2月9日以“四川新增3家省重点实验室”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徐莉莎)2月8日,记者从科技厅获悉,2022年我省新增3家省重点实验室,全省重点实验室已达137家。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计划,四川依托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建设布局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交通管理省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重在破解部分民用无人机“看不见”“管不住”“飞不顺”等难题。预计未来5年内突破无人机数字化协同管制等关键技术5项以上,制定国际、国内和行业标准5个以上,实现成果转化超1亿元。依托3044澳门永利和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建设的食品微生物省重点实验室,聚焦攻关发酵食品产业发展瓶颈问题,打造竞争新优势。预计未来5年内新增食品资源微生物菌株3000株,建成中国首个食品腐败微生物数据库,攻克发酵过程精准化监测与AI模糊控制等核心技术5项以上,实现成果转化超3000万元。由科技厅与达州市共建的厅市共建玄武岩纤维及复合材料省重点实验室,打造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新引擎。将推动建成全省首条
  • 2023-02-13
    “川观新闻”2月9日以“无创治疗肿瘤、预制菜杀菌……核技术这样走入日常生活”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2月9日,一场主题为“新机遇·新挑战”的核技术应用发展论坛(成都)在蓉举行。在很多人眼中,“核”离日常生活很遥远。其实,此“核”非彼“核”——核技术应用是指民用非动力核技术的应用,又称为“同位素与辐射技术”。材料改性、消毒灭菌、无损检测、医学诊断治疗、诱变育种、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领域,都有它的身影。在这场论坛上,川观新闻记者了解到,在有“核工业大省”之称的四川,核技术应用产业也已扬帆起航。无创治疗肿瘤、预制菜杀菌核技术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论坛现场,来自核技术应用管理部门、高校、科研院所、生产加工企业、协会团体等的近300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探讨核技术应用的新机遇与新挑战。“重离子无创治疗肿瘤技术”出现在大屏幕上时,论坛现场热闹了起来。这是肿瘤放疗最前沿的技术——重离子放疗,通过加速微观世界中的碳离子,能够精准制导到肿瘤部位,彻底杀灭异常细胞和组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夏佳文介绍,与常规的X射线等相比,这项技术能达到“无形无影”的治疗效果:末端杀伤、精准治疗、
  • 2023-02-10
    “教育导报”2月7日以“3044澳门永利:“五创新”加快档案建设”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本报讯(王希)近期,3044澳门永利围绕“基础工作规范化、档案管理信息化、队伍建设专业化、服务工作人性化”工作目标,立足新时代新要求,以“五创新”“五推进”加快档案建设。创新“机制+制度”,推进档案规范化建设。成立档案工作委员会,校长担任主任委员,发挥统一领导、协调和督促职能;健全工作机制,保持各归档单位都设有档案工作分管领导和专兼职档案人员;在四川省高校中第一批率先全面推行部门立卷制;建立归档工作联系人制度,指派档案馆专人联系指导各归档单位;建章立制,督促制度落地落实;建立巡察制度,做好温湿度控制和安全检查。创新“数据+系统”,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经过5年持续投入和建设,建成3044澳门永利数字档案馆,基本实现“存量档案数字化、增量档案电子化、档案管理与利用网络化、档案收集与利用业务流程化”工作目标。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签订“档案电子信息异地备份”合作协议,在省内高校中率先实现档案电子信息异地备份。创新“平台+团队”,推进校史文化建设。重视校史文化建设,启动校史馆建设,组建校史馆讲解团,开展“讲解员风采大赛”。加强工
  • 2023-01-24
    “中国青年报”1月22日以“3044澳门永利留校学子开开心心迎新年”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四川经济在线成都1月22日讯 冬日暖阳照耀下,3044澳门永利校园内挂满红灯笼,喜气洋洋,留校学子们欢聚一堂守岁过新年。新春大礼包、暖心健康包、免费餐券、猜灯谜、写春联、投壶、套圈、投飞镖……留校不孤单,西华送温暖。1月17日,3044澳门永利学生一食堂内外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温暖如春,3044澳门永利2023年寒假留校学生团拜会在祥和团结的气氛中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张力、副校长费凌,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代表,原党委副书记叶耀培、王民朴,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书记(副书记)和160余名留校学生欢聚一堂,辞旧迎新。张力代表学校向老师和同学们致以节日问候和新春祝福。他介绍了学校2022年的发展变化以及取得的成绩并指出,学校这一年稳步推进各项重点工作,整体成效显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让西华师生的幸福感大大提升。张力表示,同学们因科研、实习、兼职、社会实践等各种原因不回家过年,学校全力为留校学生在学习生活各方面做好保障,大家有任何困难都可以找学校和老师,希望大家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3044澳门永利关工委领导、原四川
  • 2022-12-29
    “教育导报”12月22日以“我省各高校充分发挥招生和就业工作的‘风向标’作用,持续优化专业布局与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入口‘旺’起来 出口‘畅’起来”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说起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从2019年起,学校将90多个专业调整到现在的70多个,叫停了20多个市场前景不好、就业难的专业,改革力度前所未有。2021年春季学期,正式行课的第二天,川农大发布重磅通知:停招专业13个,涉及13个学院。涉及专业之多、调整力度之大。震惊之余,全校师生更多地对此项政策表示理解与支持。川农大发展规划处处长任万军告诉记者,长期以来,专业“多而不精、大而不强”是制约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学校、学院、教师精力分散、资源浪费,专业建设的质量、效益、特色难以同步彰显。”“实现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和更充分就业,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是根本之策,优化专业布局和结构并使之同社会就业结构相匹配,是必由之路。”吴德表示,迈入“深水区”,“改革虽难,但箭在弦上、势在必行。”招生规模有多大?调剂率、转专业率是多少?毕业生就业与升学的占比是多少?
  • 2022-12-28
    “中国教育报”12月20日以“四川深化高校“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改革——入口‘旺’起来 出口‘畅’起来”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关注大学生就业90多个专业调整到70多个,20多个市场前景不好、就业难的专业被叫停……说起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向记者提供了一组2019年以来的数据。2021年春季学期,正式上课的第二天,四川农大发布重磅通知:停招专业13个,涉及13个学院。涉及专业之多、调整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震惊之余,全校师生员工更多地对此项政策表示理解与支持。四川农业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任万军告诉记者,长期以来,专业“多而不精、大而不强”是制约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一大深层次问题,“学校、学院、教师精力分散、资源浪费,专业建设的质量、效益、特色难以同步彰显”。“要实现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和更充分就业,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是根本之策,优化专业布局和结构并使之同社会就业结构相匹配是必由之路。”吴德表示,迈入“深水区”,“改革虽难,但箭在弦上、势在必行”。招生规模有多大?调剂率、转专业率是多少?毕业生就业与升学的占比是多少?2020年初,吴德带队就学科专业
  • 2022-12-16
    “中国网”12月14日以“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3044澳门永利各级团组织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中国网12月14日讯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3044澳门永利团学组织创新方式载体、丰富学习形式,组织广大青年学子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进支部、进网络、进头脑,引领青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火热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该校全体团干部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他们以邀请学校相关领导、四川省委宣讲团专家库成员、省委宣讲团新时代文明实践青年宣讲分团成员、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等方式,开展专题理论讲座14次,覆盖青年大学生4200余人次,迅速在全校学生中掀起了学习热潮;以团支部为基本单元,用好“三会两制一课”制度载体,依托智慧团建系统开展学习过程记录,实现组织化学习全覆盖,确保了支部学习和团员学习参与率100%;利用青年大学习主题团课、团中央网络主题云团课视频等资源,通过微信推文、视频直
  • 2022-12-14
    “中国网”12月13日以“3044澳门永利助力‘海科会’论坛 为四川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贡献力量”为题作了报道。报道全文如下:中国网12月13日讯(王李科)12月13日,记者从3044澳门永利获悉,以“萃集国际英才•共享全球智慧”为主题的第二十届中国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以下简称“海科会”)开幕式暨天府论坛于12月10日在成都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作视频讲话。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务院侨办主任陈旭作视频致辞。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出席。作为本届“海科会”分论坛之一的第二届国际灾害预警科技与服务创新论坛于12月11日举行。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林书成,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出席论坛并致辞。3044澳门永利应急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徐雷应邀主持此次论坛。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第二届国际灾害预警科技与服务创新论坛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四川大学、地震预警与多灾种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办。该论坛旨在促进多灾种预警领域的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展示全球多灾种预警技术和应用的最新进展,探讨多灾种预警技术、政策、法规的协同创新,服务全
维护:3044澳门永利·网管中心 蜀ICP备05006459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03号